团中央学校部2018/06/13
近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是继5月31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之后,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对此,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
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
团团注意到,在工作方法上,习近平用了多个“不”,即“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为广大扶贫干部提供了思路遵循。
由此展开,团团梳理了近年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十个“不”,这些重要提醒句句切中要害,党员干部要牢记!
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
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
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
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也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
要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指出
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
不能做表面文章
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
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
确保贯彻落实不走偏、不走样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确保贯彻落实不走偏、不走样。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严格落实执纪问责,完善抓落实的长效机制。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
——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
不搞层层加码
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时指出
不能搞数字游戏
脱贫和高标准的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做这个事,不能搞数字游戏。考核要有正确导向,起到促进作用。
——2016年3月,习近平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
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
不能安之若素
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14年1月26日至28日,在内蒙古调研考察时的讲话

#新时代青年说#
同新时代共同前进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感
西北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贺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先生文中“少年”泛指青少年一代。时至今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历史的重任更精准地指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新时代呼唤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有志青年、有识青年、有为青年。
何为有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到,“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历史上的能人很多,有伟人亦有罪人,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国利害,“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扣好我们的第一颗扣子,并为之不懈奋斗。
何为有识?“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在黄土高坡上的知青生涯中,“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每个人学习或多或少都是读书人,开卷有益;每个人行路或长或短都是实践者,行者自知。
何为有为?“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在敬业中弘扬“工匠精神”,扎根基层,在车间,生出产优质产品;在田间,精心耕作赢丰收;在商场,用心提供优质服务。价值选择不是金钱导向,人生意义重在为国担当。
青春是个永恒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生动清晰地告诉了我们新时代青年何为有志,有识,有为。总书记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他热爱人民,酷爱读书,勤勉实践,敢于作为。他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的实干业绩,更加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何为有志,有识,有为。《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等重要著作都始终朴实而生动的贯穿着立志为国、崇尚行动、实干兴邦的重要思想,值得我们新时代青年深入学习并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