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5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在大连举行会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参加有关活动。
5月的大连,青山萦翠,碧海流云。习近平同金正恩举行会谈,并为金正恩举行欢迎晚宴,一同散步、出席午宴,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就中朝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入交换意见。

习近平指出,委员长同志在当前朝鲜半岛局势深刻复杂演变的关键时刻,时隔40多天再次专程来华同我举行会晤,体现了委员长同志和朝党中央对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对两党两国战略沟通的高度重视,我予以高度评价。我同委员长同志首次会晤以来,中朝关系和朝鲜半岛形势均取得积极进展,我对此感到高兴,愿同委员长同志再次举行会晤,共同为推动中朝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朝鲜半岛长治久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努力。
金正恩表示,今年3月以来,朝中友谊和朝鲜半岛形势都取得了富有意义的进展,这是我同总书记同志历史性会晤的积极成果。在当前地区形势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再次来到中国同总书记见面并通报情况,希望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和合作,推动朝中友谊深入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习近平强调,今年3月,我同委员长同志在北京实现了历史性首次会晤,进行了长时间深入交流,就发展新时代中朝关系达成了四方面原则共识。第一,中朝传统友谊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发展好中朝友好合作关系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方针,也是唯一正确选择。第二,中朝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双边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加强团结合作、交流互鉴。第三,两党高层交往对于引领双边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双方应保持经常往来,加强战略沟通,增加理解互信,维护共同利益。第四,夯实民间友好基础是推进中朝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两国人民交流往来,为中朝关系发展营造良好民意基础。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各项共识正在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一个多月时间内,我同委员长同志两度会晤,保持着密切沟通。我愿同委员长同志一道,继续指导双方有关部门落实好我们达成的共识,推动中朝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还对朝鲜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中朝两国公民伤亡后金正恩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态度表示诚挚谢意。
金正恩表示,朝中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同志式的相互信任和情义,是朝中传统友谊的亲密纽带和坚实根基。我同总书记同志继承这一良好传统,举行卓有成效的历史性会晤,推动朝中关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发展。相信时隔一个多月的再次会晤将加深彼此互信,推动朝中友好合作关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取得更为密切的全面发展。
谈到朝鲜半岛形势时,习近平指出,我同委员长同志首次会晤时就此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近段时间,委员长同志在推动半岛对话缓和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积极成果。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岛对话缓和势头正不断巩固,朝着有利于推动政治解决的方向发展。中方支持朝方坚持半岛无核化,支持朝美对话协商解决半岛问题,愿继续同有关各方一道,为全面推进半岛问题和平对话解决进程、实现地区长治久安发挥积极作用。
金正恩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的远见卓识,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表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朝方始终如一的明确立场。只要有关方面消除对朝敌视政策和安全威胁,朝方没有必要拥核,无核化是可以实现的。希望通过朝美对话建立互信,有关各方负责任地采取分阶段、同步性的措施,全面推进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和持久和平。
金正恩向习近平通报了近期朝鲜国内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
习近平指出,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党全国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路线,宣布停止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废弃北部核试验场,体现了委员长同志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意志。我们对此表示赞赏,支持朝方战略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支持朝鲜同志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等参加有关活动。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委员长、国际部部长李洙墉,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委员长、统一战线部部长金英哲,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外务相李勇浩,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宣传鼓动部第一副部长金与正等参加有关活动。

#新时代青年说#
年少立志为民生,七年知青黄土情
四关磨炼雄才铸,七载奋斗领袖成。
至苦至累意志坚,最小最久乡情浓。
广读博览精神扬,实践求真思想深。
以民为根作儿孝,以国为本作公廉。
七年,磨砺出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意志。
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响应党的号召,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当时的习总书记还未满16岁,是当时上山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插队时间最长、去的环境最苦的知青。在艰苦的生存环境面前,他成功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完全适应了插队生活,将自己的心与朴实的人民群众牢牢地连在了一起。
七年,培养出扎根人民、实事求是的情怀。
“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的生活令他感悟颇深,他明白,所有知青也都清楚,在那种地方,没有老乡的帮助与支持,是不可能活下去的。小到一个村落,没有老乡的支持就无法生活;大到一个国家,没有人民的拥护就无法发展。若没有多年的实践经历,是不可能感悟至深的。
七年,积淀出理论深厚、知识渊博的思想。
即便在艰苦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将读书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当知青抵达村子时,老乡们非常热情地帮他们提箱子,其中,习近平的箱子最沉,因为里面全部是书籍。他常常挑灯夜战来读书,为此,常常脸上被煤油灯熏黑。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阅读了《资本论》、《战争论》等经典著作,在这样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下,习总书记在劳动实践与理论学习的交融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为后来的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础。
七年,锻造出不畏艰险、一心为公的担当。
“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为了带动村子发展,他主动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改变了梁家河的落后面貌。苦干实干自己带头干,冰冻三尺,习近平第带头一个跳下井工作,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用置换、购买等各种办法获得农具和各种工具,大大提高了村子的生产力。通过集约化工程,习总书记组织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和第一座磨坊,亲自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第一个淤地坝,让梁家河的经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将时刻铭记习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责任宣言,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在奋斗的青春中挥洒坚持真理的汗水,在拼搏的韶华中谱写追求信仰的光荣篇章!
(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