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站内搜索:
 学校首页  部门首页  机构设置  团学动态  社会实践  学生组织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原创好文>>正文
学习天天见|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习近平都抓这件事
2017-12-19 10:26   滇科院团委 审核人:杨汉鹏

导读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到20天,习近平就召开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两次会议都研究了一个议题:党的作风建设。5年来,八项规定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巨大改变?未来,党的作风建设如何继续?团团带您一起深入思考。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何得民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了党的作风这一焦点,以此为抓手,进行了一场深远、深刻的“全面从严治党”布局。

两次会议,同一议题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的这句话分量十足,深意十足。

  对这一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党中央将之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10月27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这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审议了一项重要文件——《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

  修订后的实施细则,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这几年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使之更切合工作实际,增强了指导性和操作性。

  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就研究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这一举动既是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的坚定贯彻,也是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这一幕,让人不禁联想到五年前的12月4日。

  那时,十八大闭幕不到20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的就是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那次会议,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此,“八项规定”成为一个改变中国的政治词汇。以此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一场标本兼治、面向未来的大棋局就此铺展,一场涤荡党内痼疾顽症、赢得民心民意的战役就此打响。这一举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水”“舟”关系的深刻理解。

破立并举标本兼治,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五年来,八项规定这套破立并举、治标治本的组合拳虎虎生风,效果显著: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3168起,处理26259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45059人。

  动真格的结果让人欣喜:

  中央纪委数据显示,在截至2016年12月查处的15.53万起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2014年的为12.15万起,占到78.2%;违纪行为发生在2015年的有2.34万起,占15.1%;违纪行为发生在2016年的有1.04万起,仅为6.7%,表明违纪增量不断减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财政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实现“四连降”,2016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比2012年累计减少26亿元,累计降幅达35.0%,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分别累计下降6.5%、36.4%和70.3%。

  民意对此有积极的回应:

  国家统计局2017年6月进行的民情民意电话调查显示,94.8%的受调查对象肯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成效,91.8%对中央八项规定长期执行有信心,85.5%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身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89.5%认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带动社会风气有明显改进。

  天地之秤,百姓为砣。涓滴成河,民心凝聚。

  “干部作风什么样,发展最能看门道。”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退休村支书林哲龙说,如果一个村子党员干部作风不好,没有精气神,全村就没有干事创业的好氛围。“现在老百姓都说,村里找到了全面小康的金钥匙!”

  中国这一聚党心得民心之举,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说,过去五年,中共“打虎拍蝇”给外界留下强烈印象,其力度在中共历史上前所未有;反腐部门严格自查,慎防“灯下黑”;在“天网”等行动中,追回一批外逃人员……这些成果深得民心。

  哈萨克斯坦共产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阿依肯·科努罗夫说,中共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官员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表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通过持续的思想政治建设,狠抓党内风气,增强了民众的信任感,证明中共为人民谋福利的本色没有改变。

深刻认识四大危险,作风建设永在路上

  五年来,党的作风建设卓有成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八项规定已经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汇,也逐渐成为很多干部的自觉行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了?

  对此,习近平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一再强调: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坚定不移做好工作。”

  ......

  风平浪静,不代表没有潜流。习近平的目光深邃,看到了太阳的黑子,看到了潜在的危险。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严正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

  风物长宜放眼量。“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风建设,是一场艰苦的自我革命,是一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自我革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作风建设永远都是进行时。

#学习笔记分享#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西南大学  尹帅

 

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我一直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希望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学习总书记的成长史,由此汲取力量。与该书首次“见面”,源于今年暑假北京之行。一步入北京图书大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映入眼帘。当我打开此书认真阅读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并非平坦。以往对总书记的了解,更多通过传媒渠道,仅停留在国内外工作层面,像著书形式较为详细披露其成长史尚属首次。

 

先后多次阅读此书,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书共19篇访谈稿,包括“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大部分,选用76幅图片穿插其中。

 

作为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和奋斗的青年时代。截至今日,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生涯,他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其从政经历涉及国家各领导层级,工作区域遍布中国西、中、东部地区;个人身份包含农民、大学生、军人和干部。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重要岗位的历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今后担当重任至关重要。

 

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困难,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成却没有办成的大事、要事,很大程度与他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密切相关。

 

当时,习近平初到梁家河村,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大关,习近平从最初被跳蚤咬的全身长满红包,因奇痒无比挠到出血并因此感染;每天摄入缺少油水的少量粗粮度日;不适应劳动强度,到身体适应能力提高、解决跳蚤问题;吃惯当地三餐、解决饮食问题;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天工作量可抵一个壮劳力一天的10个公分;思想转变,与老乡接触增多,逐渐实现思想方面的积极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历练,习近平逐渐融入当地群众、适应当地生活,赢得大家的信任,并成功当选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与此同时,利用自身所学带领当地群众在民生领域办成了很多实事。他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先后完成办沼气、打水井、打淤坝、设磨坊、建铁社等工作,切实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很多生活难题。

 

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为民办事,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村民称其擅作群众的思想工作。

 

对此,我深有感触。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工作,我认为最根本、最高效的工作方法应从人的思想层面着手,只有凝聚思想、统一共识才能提高效率,实现工作成绩最大化。然而在此过程定会出现不同声音,如何以理服人,努力在思想层面做通工作,已然成为广大干部、尤其基层干部需要时刻考虑的问题。

 

此书传递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即永怀感恩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面对中外媒体不止一次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七年知青生活,梁家河村村民给予他无尽的关爱,即便离开梁家河村,身处要职时,面对梁家河村村民的困难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竭尽全力给予帮助。2015年春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携家人回到梁家河村,并自费购置年货看望大家。当车行驶到村口,他主动下车,与前来自发迎接的老乡们步行进村,大家边走边聊,面对插队时认识的当地村民,时隔多年,仍能以小名的方式亲切称呼,很多村民高度称赞习近平总书记为大家的好后生,这种不初心的高尚品质值得学习。

 

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仍保持读书的习惯,期间阅读大量中外经典著作,曾为借阅一本文学书籍往返步行六十公里。每天劳动结束,吃过晚饭,习近平借助油灯光亮学习到深夜,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坚持学习,勇于思考,为今后的从政之路奠定强大的理论基础。

 

个人想有所建树,终身学习势在必然。面对学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蓄电池理论”。即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不复存在,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我认为,这种形象的概括,充分说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质资源,努力学习,奋勇争先。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深刻领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突出体现的可贵精神,力争外化于身,内化于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投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践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个人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前进。

(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共青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委员会    联系电话:0883-8882940     联系地址:临沧市学府路2号    邮编 677000    

技术支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信息中心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