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手难释卷。许多身影在眼前浮现——翻译《共产党宣言》、说真理很甜的陈望道;执刑场上盘膝而坐、长啸此地甚好的瞿秋白;上海法租界里轻声喊着“共产党万岁”的先进青年;书中从负数开始、待人和气的习近平……全部一一重合,然后不断变得伟岸,托举着我们的国家日益鼎盛。
看着过去的青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闪烁着代表青年一代的富有朝气的光芒。我突然感受到了来自先辈且传承于血脉的青年之精神。一种家国情怀伴随着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作为当代青年人中极为普通的一个,望着立于民族之林,以大国姿态傲立的中国,我由衷地觉得很自豪,也格外珍惜这份浸染着无数先辈血泪汗水的成果。我爱这个国家的伟大,就像砂石依恋高山,但却也因为这份伟大而感到自我的渺小。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伟大斗争……就像一座座伟岸的高山,而我仿佛最微小的浮尘,在这样磅礴的伟业之前,我不禁自问一句:我是否太渺小了,渺小到和家国情怀好似没有一点联系?
在我最迷茫时,《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提到的这样一个场景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一群知青乘车前往陕北,被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山僻壤。这些知青感慨——我们无法将眼前的场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这段文字就像茫茫黑暗中的一点微光,却有足以照亮真理的能力。
继续读下去,看到了青年习近平从负数开始,到成为梁家河的书记,挖了陕西的第一口沼气池,开办代销社、兴建发动机磨坊、在梁家河坚守了七年等最微小的事情,都构成了今天的总书记的初心。再回头看看之前我迷茫的问题,好像都可以在总书记的青年时代找到痕迹。本来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突然变得格外亲近,而且光芒恰好足够照亮我前进路上的迷烟。
十九大报告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更是给我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的巨大动力,这个时候才真切的了解到初心二字沉甸甸的内涵。
(仅代表作者观点)